我的数学生涯

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4年1月7日 晚上

曾经问过自己为什么选择数学,当时给出的答案是因为除了数学其他什么也不会。记忆里对数学一直很感兴趣,一路学到了中国的最高殿堂,只可惜最后迷路了,没有坚持下去。但一路走来,有过欣喜,有过悲伤,值得记录一下沿途的风景~

中学:自由生长

幼时的记忆已经逐渐模糊,已经不记得何时开始喜欢数学的,只记得在高中之前我应该算一个听话的学生:认真上课,完成作业,考出成绩。可能只是因为数学不用死记硬背,不用说太多话,成绩也好一点,就对数学的印象不错,但其实完全没有其他的想法,只在一本《奥数教程》里感受到了一些巧妙的解法。

到高中后,最开始被分到了一个文科班,课上内容学起来轻松愉快,考试怎么考都是第一。但这个时候有机会去听了次奥数讲座,知道了差距,暗暗下决心要学得更快些!于是我就开始养成了自学的习惯,上课就不在那么认真了。在高二成功来到了理科实验班后,我开始变得更加放肆,上课完全不听讲了,作业也不怎么做。这个时候我的成绩还算可以,所以老师也没怎么管我,所以在提前把高中知识学习完后,就尝试挑战了下数学竞赛。

由于学校并没有专门的数学竞赛培训,所以基本上也是靠自学:中等数学、奥数讲座、竞赛真题等。高中三年从市一等奖到省二等奖再到全国三等奖,看来自己还是缺乏一些天赋。总结下来看当时还是太急于求成了,只是看了很多题解,但没有独立思考,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,同时也缺乏交流讨论,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,这时的自己还是一只井底之蛙。

高二暑假的时候有机会参加了四川省数学夏令营,再一次打开了我的视野,开始接触高等数学的一些知识,自己也买了一些专业书:《初等数论》,《组合数学》和《微分几何》,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。还记得高三大家都在紧张的复习中时,我却在课上筛选500以内的素数,也许我就是不喜欢在旧知识里打转。最终虽然我的高考数学只有110分,但坚信成绩不能代表能力,我仍然热爱着数学,准备着下一个机会!

本科:凤凰涅槃

转专业

由于高考不太理想,没有如愿读数学专业,但从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,我就开始准备转专业:考入吴玉章学院,获得选择专业的机会。虽然顺利通过了考试,但由于自身内向的性格,在面试阶段失利,且由于考试时间的冲突,还错失了数学拔尖班的机会。但我依然没有放弃,准备着一年后学校统一转专业的机会。

大一在学好物理专业课的同时,我也在自学数学专业课,而正好第一年物理系的数学课占比较大,对于我来说刚好是降维打击,学了一年下来成绩还是年级第二。这让我有信心大一下就提前选修了复变和实变两门数学专业课,虽然实变函数确实需要学十遍,但这份经历也帮助我最终成功转专业到了数学系,只不过要接受降级的命运。

但我不甘于这样的安排,我要跳级回去!于是我一年学习了两年的专业课,但其实没有听起来地那么难:我还可以额外选修物理和其他感兴趣的课程,一学期凑满50个学分;转专业还有特殊选课的权力,我可以同一时间上两门课,然后两门课都不去。在经过忙碌的一年后,我终于回归到了正常的2012级数学系生活,虽然这时的成绩不是很理想。

成就感

大三到了展示实力的时候了,一方面我开始跟认真地学习专业课程,取得了更好地成绩,同时也积极回顾前两年的基础知识,有了更深入的理解。另一方面,也积极参加了大学生数学竞赛和数学建模竞赛,拿到了一些小奖项。

但这时的我缺乏对前沿数学的追求,眼看着周围的同学讨论着我不了解的问题,眼看着网上的同学都开始刷EGA/SGA了,眼看着各种前沿分享讨论,这次我选择了在旧知识里继续打转,认为我还需要再夯实基础,暂时封闭了起来。

不过这样也有好处,在大三下保研的时候,由于一直在巩固知识,一次性拿到了北大、清华、中科院的报送资格,有点小成就感了~

舒适期

最后一年就进入舒适圈了:先是去北京参加了半年的强化班,要求选两门课,而我却真的只选了黎曼曲面、群表示论这两门课,却没有借此机会去学习了解更多的知识;然后按照老师给出的问题,总结了下前人一页纸的工作——Profinite Groups are Galois Groups,就这样顺利地毕业了。最终只留下了一句Flag:在追求数学的美的道路上一直前行…

直博:旅途待续

迷茫

到了研究生,第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导师选择。数学大致就分为三个方向:分析、代数、几何,我感觉自己几何直觉不太好,又不是很喜欢复杂的计算,但抽象推理还不错,就想学代数方向。然而其实自己对细分方向没有什么了解,就直接按照导师的名气,选择了看起来比较高大上的算术几何。

但基础数学和其他专业不太一样,前几年基本上还是在学习专业课,而在上课的时候会发现有许多的本科生,水平都比我高很多,而我自己却陷入了各种抽象怪圈中,只是简单地看懂证明,寻找答案,没有理清定义背后的思路,缺乏讨论交流,开阔眼界,迷失了方向。如果当时早些读到You Could Have Invented Spectral Sequences这篇文章会有些改善。

所有的这些最终就在博资考上体现了出来,一共有三次机会都没有通过:第一次裸考倒在了分析上;第二次听说方程简单,但也没有通过;第三次看似准备了,却再次在分析上失利,失去了读博的资格。个人对不感兴趣的事还是提不起干劲,准备得不太认真是失败的根因。自此我的生活就发生了变化,之前只是单纯地认为自己会一直读下去,但现在却不得不开始思考人生了。

论文

其实在上了Motives,Hodge理论和Galois表示这门综述性质的课后,自己又被数学不同领域之间的关联所吸引,重新燃起了一些激情,开始主动去看了很多论文书籍:尝试从历史的眼光,了解定理证明的来龙去脉,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。最终独立给出了论文选题,完成了了一篇还不错的硕士论文~

助教

在北大的收获除了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和老师,开阔了视野外,还有就是站在讲台上讲课的经历。自己的水平有限,只能选择当个高数助教降维打击了,先后经历了医学院、生科、地空、光华,越来越得心应手,享受那种分享知识,启发他人的感觉。最后因为转硕,没有心情去继续上完下学期的高数课,还损失了几万块钱,想起来还是有点可惜的。

总结

从乡小学到镇初中到县高中到省本科到帝都研究,感叹自己能独自克服种种困难走到这里,但也遗憾缺乏信息渠道,交流沟通,导致未完成旅途。但这就是人生,如今的我已远离数学多年,但依然还有一些问题我渴望去理解~


我的数学生涯
https://syntomic.cn/2023/10/21/我的数学生涯/
作者
syntomic
发布于
2023年10月21日
更新于
2024年1月7日
许可协议